六种巧方便 → 六種巧方便

六种巧方便 → 六種巧方便
﹝出菩薩地持經﹞ 〔一、 隨順巧方便〕, 謂菩薩欲為眾生說法, 先以善巧方便, 隨順教誡, 令生信樂之心; 然後以如來甚深法義, 分別解說, 令其易解易入, 獲大利益, 是名隨順巧方便。 (菩薩, 梵語具云菩提薩埵, 華言覺有情。 ) 〔二、 立要巧方便〕, 要即誓約也。 謂若有眾生, 來從菩薩求索田宅、 飲食、 錢財, 種種資生之具, 菩薩即與立要誓之言: 汝能供養父母、 沙門、 婆羅門及受持禁戒, 我當施與; 如其不能, 則不施與。 彼諸眾生, 既聞如是要誓, 即能如說修行, 滿所願欲, 是名立要巧方便。 (梵語沙門, 華言勤息。 梵語婆羅門, 華言淨行。 ) 〔三、 異相巧方便〕, 謂菩薩既教眾生供養父母、 沙門、 婆羅門及受持禁戒者, 或有不順其教, 菩薩則現乖異瞋責之相, 令彼有所畏懼, 捨惡從善, 是名異相巧方便。 〔四、 逼迫巧方便〕, 謂菩薩於自眷屬, 作是教言: 若我眷屬, 有不供養父母, 乃至犯諸禁戒者, 我當斷其供給, 或加謫罰, 或至擯斥。 彼諸眷屬, 畏其謫罰, 即修眾善, 斷諸惡法。 彼雖不樂, 逼令修習, 是名逼迫巧方便。 〔五、 報恩巧方便〕, 謂菩薩先有恩德及於眾生, 或施以財物, 或脫諸苦難, 及免諸恐怖, 救療眾病, 令得安樂。 而眾生知恩欲酬報者, 菩薩則不欲其世間財利, 但觀其供養父母, 乃至受持禁戒, 是名報恩巧方便。 〔六、 清淨巧方便〕, 謂菩薩住究竟地, 生兜率天, 從兜率天來生世間, 或生王宮, 捨上妙樂, 出家學道; 令諸眾生, 捨離高慢, 及成無上菩提。 又令眾生堅固信樂, 同求佛道, 所有惑染, 悉皆清淨, 是名清淨巧方便。 (究竟地, 即佛地。 梵語兜率, 華言知足。 )
* * *
菩薩的六種善巧方便, 即一、 隨順巧方便, 即菩薩順次教誡眾生, 令生信樂。 二、 立要巧方便, 即菩薩先滿足眾生之所求, 然後才次第教化他, 使他多行善事。 三、 異相巧方便, 即菩薩教導眾生應供養父母及受持禁戒等事而不順利時, 便乖異瞋責, 使他畏懼。 四、 逼迫巧方便, 即菩薩遇到有人犯戒等事, 便斷絕供給, 或加以指摘和責罰, 以使他捨離惡法。 五、 報恩巧方便, 即菩薩將財物布施給眾生, 以令他生起報恩的心。 六、 清淨巧方便, 即菩薩自天降生人家出家學道, 成就無上菩提, 使一切眾生皆信樂正法, 並使所有惑染悉皆清淨。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решить контрольную работу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